來源:呂梁日報 更新時間:2022-12-29 10:37:34
我市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在一個戰場打贏脫貧攻堅和生態治理兩場戰役,創造了“支部+”“制度+”“培訓+”“主體+”“項目+”的“N+”工作法,多層次推動造林合作社高質量發展。近年來,全市累計投入70多億元,依托造林專業合作社,完成荒山綠化330萬畝、退耕還林236萬畝、經濟林提質增效278萬畝,開發護林員、防火員等公益性崗位8100個,每年有50余萬人依靠生態扶貧工程受益,累計有14萬人通過參與生態造林和森林管護脫貧。
“支部+”引導合作社發展。成立“局黨組書記+分管領導+具體承辦人”的市、縣兩級合作社規范提升工作專班,研究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目標措施明確,專人負責具體落實,工作情況一月一匯總,一月一通報,有力有序推動。按照“黨建引領、能人帶動、農民主體、共同富?!钡囊?,推廣“黨支部+合作社”模式,由村支兩委主干或能人領辦,吸納有意愿的群眾積極參加。臨縣、中陽等縣還要求每個合作社至少吸收3名黨員為合作社成員,在合作社內成立黨小組,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先鋒模范作用。為了充分體現合作社帶領廣大農民共同富裕,兼顧集體和個人利益,對合作社按照“65%+15%+20%” 股比結構進行了調整,原則上群眾股份不少于65%,村集體經濟組織股份不低于15%,領辦人股份不得高于20%,讓合作社大多數社員受益。堅持按勞取酬、按股分紅,防止合作社收入向少數人轉移。
“制度+”規范合作社運行。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聯合市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市鄉村振興局、市行政審批局、市市場監管局五部門共同印發了《呂梁市造林專業合作社規范提升工作方案》,從運行模式、機構設施、管理制度、財務規范、能力信譽五方面細劃了標準。規范管理機制,嚴格執行合作社法有關規定,合作社主要管理和監督人員均通過法定程序選舉產生,成員(代表)大會每年至少召開1次;監事會每年至少召開1次;理事會召開次數根據具體事項而定,做到“三會”正常、“七制度”上墻。規范財務制度,按照《財政部關于印發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試行)的通知》要求,實行獨立建賬核算,設立會計,規范記賬和核算。建立7本賬:總賬、明細賬、現金日記賬、存款日記賬、固定資產明細賬、產品物資明細賬、成員賬戶。每年6月30日前,在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平臺完成上年度經營情況填報,保證本合作社處于正常經營狀況。
“培訓+”提高合作社社員技能。加強對合作社社員的培訓,促進管理規范化,提升社員技能水平。2017年,造林合作社成立之初,邀請省、市林業專家對全市所有造林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技術負責人、財務負責人共1800余人進行了培訓。2020年,為了提高造林合作社成員的職業技能水平,按照“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建設要求,把造林合作社員的培訓納入全市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當中,經培訓合格后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頒發全國統一的職業技能證書。在市縣兩級部門的努力下,已有2萬余社員通過培訓,基本掌握了呂梁山生態脆弱區不同立地類型造林技術、扶貧造林合作社有關政策、核桃精心管護技能等方面的知識,為高質量完成任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主體+”壯大合作社實力。充分發揮各合作社的優勢,鼓勵以鄉鎮為單元成立聯合社,“合作社+”模式優勢互補聯合發展,提高了市場競爭力。臨縣生松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吸收臨縣大民科技養殖有限公司為成員(該公司和領辦人入資占總出資的20%),依托該公司資金、技術等方面優勢,已培育油松、側柏、國槐、杏樹等綠化苗木100多畝,50多萬株,實施了造林工程1萬多畝。石樓褚家裕喜平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與四季農機合作社、福瑞祥種植合作社組建聯合社,實現“三社合一”,不但承攬小蒜鎮1000畝退耕還林工程,還承攬了全縣1萬余畝的土地托管項目。嵐縣森生財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聯合4個造林專業合作社成立了山西綠緣造林聯合社,不但承接了界河口和其它鄉鎮2900畝退耕還林和螞蟻地埂沙棘項目,同時還承接了東口子村的修橋筑壩工程,總投資233萬元,聯合社預計收益可達46.6萬元。
“項目+”拓展合作社經營范圍。造林專業合作社在規范提升中,業務范圍由單一造林拓展到美麗鄉村、土地整治、小型公益基礎設施等項目,規范提升后的合作社在審批管理部門變更營業執照,合法開展業務。比如石樓從十個方面拓展延伸造林合作社的參與領域。孝義市春禾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2017年成立以來,不僅承攬了本鎮域范圍內面積達2000畝的通道樹木的管護業務,還承攬了4000畝的核桃樹提質增效項目。嵐縣森生財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建設了200平米沙棘冷庫一座,年產沙棘凍果300噸,之后又建設了標準化沙棘系列產品原漿生產線、飲料生產線、果油生產線、藥茶生產線、籽油生產線、無糖口嚼糖等六條生產線,經營范圍更廣,也拓寬了村民的致富路?!?/p>